台江县南宫镇交密村:产业发展势头足 乡村振兴有希望

台江县南宫镇交密村(航拍图 杨州为摄)
清晨,水中影影绰绰勾勒出错落有致的木房轮廓,交密村作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,古色生香,苗韵悠久。“走在村里,基本上看不到垃圾,住在这样的环境中,每天都很开心。”走进交密村环境卫生“文明户”杨光德家,房屋里里外外都干净整洁。
十年前,人们印象中乱搭乱建的交密村,摇身一变为“台江县美丽庭院工程先进村集体”,离不开村“两委”对环境卫生整治,全村坚持每月集中召开环境卫生“批评”大会,让家庭卫生脏乱差的农户到大家伙面前“反省”,还评选不讲卫生的农户来担任小组长,接受全村监督,增强该户的责任感,不仅管理好组内卫生,自家也积极主动爱护卫生。同时,村里用好乡风文明积分超市阵地,鼓励村民“捡垃圾”称斤兑换积分。
村子美了,要会引客来。交密村依着翁密河而建,清透的河水,山间葱绿的草木,夏季常常吸引漂流爱好者前往。2019年,投入150万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和民宿、购买船只等基础设施配套,漂流产业步入正轨,加上前7年扎实的“禁渔”工作,原生态的漂流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往,促进村民增收,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。

云雾中的台江县南宫镇交密村(邱勤摄)
“每年6月至9月,是我们接待最忙的时候,每天基本有两三批客人来,游客漂流结束,会在村里的民族团结食堂享用农家菜,有些到农家乐体验抓鱼、挖菜、煮饭等等,有收入,大家都很积极”交密村村民杨正兰开心地说道。
想要留住人,就得有产业。面对年轻人都纷纷外出务工,交密村“两委”天天都在想怎么才能让村里富起来。2010年,村“两委”发现有人经常来村里收购野生金钩藤,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周凤春决定从山里移植2亩野生金钩藤苗和对接县级引购1亩多金钩藤的幼苗,试种成功后,村“两委”挨家挨户动员农户种植,“两年小丰收,三年大丰收,一亩半的金钩藤可以收入7000元,错过还要穷三年”,最后全村396户种植金钩藤3500亩,实现村内“全域藤”,全村年均增收100万余元。

台江县南宫镇交密村(航拍图 龙圣勇摄)
2024年8月,央视频道播放《黔韵风物》,制茶师赵实现向主持人介绍翁昔古树红茶,镜头前的村民欢呼激动。交密村身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,古树成群,2016年,村级合作社组织20余名村民研发古树红茶产业,经过上百次的试验都没有满意的样品,大家纷纷放弃,赵实现带着4名村民坚持反复精制,2023年,赵实现在黔东南州“雷公山·雷山银球茶杯”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,在贵州省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,翁昔古树红茶打开了市场,带动10多户村民制茶售茶年增收0.5万元,村内现有占地1000亩古树茶基地,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5万元。
如今,交密村有漂流护航手、中药茶种植大户、制茶师,还有鲟鱼养殖大户……选择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多,村里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,交密村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甜蜜。(通讯员:邱勤)